這兩三天以來,身邊出現了不少『性向是否可以被改變』的討論。一放面是來自於甲板Currt網友學校邀請「走出埃及協會」至學校演講認識同志的講座;一方面則是11/21號的「櫃父母講座」。而很高興的是在甲板上有兩位板友wayne62、Hostsonaten分別都針對這個議題提出一些訊息,以下就分幾個篇章來敘述這些訊息:
首先是來自於愛白網的文章
在我的記憶中,夏日的午後總是那麼的美麗。記得小學五、六年級時,每天上學,我都會經過一個池塘,很多人會在池塘邊釣魚。一到夏日的午後,許多鎮上的男孩子,就會脫得光光的到池塘裏游泳和嬉戲,波光粼粼間,閃耀著他們健美的身體,那麼的吸引我,每次都會讓我駐步不前。對同性身體的欣賞構成了我最早的性意識啟蒙,只是那時候,我還不清楚,什麼是同性戀。
高中時,我也曾經特別喜歡和長得像朴樹的班長呆在一起,但那僅僅只是緊張學習之餘的小情調,在高考的壓力面前,它顯得那麼微不足道。直到2004年,我上了大二,接觸互聯網多了之後,我才清楚地意識到“同性戀”這三個字與自己相關。從那一刻起,我的內心再也無法平靜——我怎麼能和“同性戀”劃上等號呢?
我出生在一個傳統的農村家庭,從小接受的都是最傳統的教育,我和身邊所有的孩子一樣,相信考大學、找工作,然後結婚生子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定律。我從小就是標準的好學生,一心埋頭讀書,成績一直出類拔萃,在學校聽老師的話,在家裏聽父母的話,一直在“規定”的人生軌跡上走得很順利。當我突然意識到,自己無法像以前一樣繼續按照“規定”的人生軌跡前行時,我感到無比焦慮,改掉自己喜歡同性的“壞毛病”,回歸“正常”的人生道路,一下子成為了我生命中的頭等大事。
我開始瘋狂地在互聯網上搜索各種與“同性戀”相關的資訊。一方面,我在百度貼吧找到許多關於“治療同性戀”的資訊;同時,我也找到了愛白網,並在該網的“同志問答”欄目找到了許多和性傾向相關的問答。
於是,我一邊在網上搜集各種和“性傾向治療”相關的資料,一邊給愛白網“同志問答”的主持人星星寫信,詢問他同性戀是不是一種病,可不可以治療?星星給我的回答很明確:同性戀不是病,只是性傾向的一種,只不過是少數而已。星星的回信並沒有打消我要改變自己性傾向的念頭。於是,我趁大二國慶長假期間,根據網上的資料找到學校當地一家大醫院的心理諮詢科。
第一次接待我的是一位姓李的老醫生,他是全國非常知名的心理學專家,我當時覺得特別幸運。我跟他說,我不喜歡女生,喜歡男生,可以治嗎?他一點都沒有感到奇怪,對我說:“你這個情況在現在的年輕人中很常見,前兩天,我還成功地幫助某大學的一對拉拉分開了。你能主動來找我,說明你的基礎上是好的,自己主動想改變。治療同性戀,最重要的自己要想改變,如果自己不想改變,別人再怎麼幫你都沒用。我會給你用一些藥物來幫助你。”他給我開了兩種藥,一種叫“百憂解”,另一種我現在已經記不起它的名字,並叫我自己嘗試“厭惡療法”。
回去之後,我開始按照李醫生的要求,每天按時服藥,並在自己的胳膊和腿上都纏上皮筋,每天晚上躲在被窩裏,一想到男生就狠狠地用皮筋彈自己。同時,我也按照他的要求,買了張美女海報貼在自己的床頭,“學著去欣賞女人的美麗”以作為正面的激勵。但是,彈皮筋帶來的肉體上的痛苦並沒有消除我對男性的欲望,短暫的壓抑換來的卻更加洶湧的爆發;美女海報也並未能引起我對女性的欲望,更重要的是,吃了那些藥之後,我開始精神恍惚,上課時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,下課時也總感覺飄飄忽忽。但是,當時的我已橫下了一條心,一定要改變自己。於是,我更加嚴格地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,每隔兩周左右,我都會去找李醫生復診,向他彙報自己的最新情況。每次,我都跟他說,我覺得自己又進步了,想男生的次數少了,想女生的次數多了。儘管事實並非如此,可當時的我已進入了一種癡狀,一心想獲得李醫生的肯定,不惜用說謊來欺騙自己。每次,李醫生都會鼓勵我,只要堅持努力,一定能成功改變。我也詢問他關於藥物的副作用問題,但他告訴我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,一定要堅持吃。
兩個月後,事情有了新的變化。有一次,我去找李醫生時,正趕上他輪休,另一位姓黃的年輕醫生接待了我。與李醫生不同的是,黃醫生問我,如果我告訴你,性傾向可能真的是不能改變的,你會怎麼樣?你仔細想想,性傾向真的有這麼重要嗎?為何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上,多參加社交,多認識朋友,多為自己未來的事業做準備,不是更有意義嗎?我說,如果改不了,我寧願去死。他說,那你還是繼續按照李醫生說的做吧。
一場關於性傾向治療的暗戰
雅虎資訊 口述/格子 整理/ Luke
在我的記憶中,夏日的午後總是那麼的美麗。記得小學五、六年級時,每天上學,我都會經過一個池塘,很多人會在池塘邊釣魚。一到夏日的午後,許多鎮上的男孩子,就會脫得光光的到池塘裏游泳和嬉戲,波光粼粼間,閃耀著他們健美的身體,那麼的吸引我,每次都會讓我駐步不前。對同性身體的欣賞構成了我最早的性意識啟蒙,只是那時候,我還不清楚,什麼是同性戀。
高中時,我也曾經特別喜歡和長得像朴樹的班長呆在一起,但那僅僅只是緊張學習之餘的小情調,在高考的壓力面前,它顯得那麼微不足道。直到2004年,我上了大二,接觸互聯網多了之後,我才清楚地意識到“同性戀”這三個字與自己相關。從那一刻起,我的內心再也無法平靜——我怎麼能和“同性戀”劃上等號呢?
我出生在一個傳統的農村家庭,從小接受的都是最傳統的教育,我和身邊所有的孩子一樣,相信考大學、找工作,然後結婚生子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定律。我從小就是標準的好學生,一心埋頭讀書,成績一直出類拔萃,在學校聽老師的話,在家裏聽父母的話,一直在“規定”的人生軌跡上走得很順利。當我突然意識到,自己無法像以前一樣繼續按照“規定”的人生軌跡前行時,我感到無比焦慮,改掉自己喜歡同性的“壞毛病”,回歸“正常”的人生道路,一下子成為了我生命中的頭等大事。
我開始瘋狂地在互聯網上搜索各種與“同性戀”相關的資訊。一方面,我在百度貼吧找到許多關於“治療同性戀”的資訊;同時,我也找到了愛白網,並在該網的“同志問答”欄目找到了許多和性傾向相關的問答。
於是,我一邊在網上搜集各種和“性傾向治療”相關的資料,一邊給愛白網“同志問答”的主持人星星寫信,詢問他同性戀是不是一種病,可不可以治療?星星給我的回答很明確:同性戀不是病,只是性傾向的一種,只不過是少數而已。星星的回信並沒有打消我要改變自己性傾向的念頭。於是,我趁大二國慶長假期間,根據網上的資料找到學校當地一家大醫院的心理諮詢科。
第一次接待我的是一位姓李的老醫生,他是全國非常知名的心理學專家,我當時覺得特別幸運。我跟他說,我不喜歡女生,喜歡男生,可以治嗎?他一點都沒有感到奇怪,對我說:“你這個情況在現在的年輕人中很常見,前兩天,我還成功地幫助某大學的一對拉拉分開了。你能主動來找我,說明你的基礎上是好的,自己主動想改變。治療同性戀,最重要的自己要想改變,如果自己不想改變,別人再怎麼幫你都沒用。我會給你用一些藥物來幫助你。”他給我開了兩種藥,一種叫“百憂解”,另一種我現在已經記不起它的名字,並叫我自己嘗試“厭惡療法”。
回去之後,我開始按照李醫生的要求,每天按時服藥,並在自己的胳膊和腿上都纏上皮筋,每天晚上躲在被窩裏,一想到男生就狠狠地用皮筋彈自己。同時,我也按照他的要求,買了張美女海報貼在自己的床頭,“學著去欣賞女人的美麗”以作為正面的激勵。但是,彈皮筋帶來的肉體上的痛苦並沒有消除我對男性的欲望,短暫的壓抑換來的卻更加洶湧的爆發;美女海報也並未能引起我對女性的欲望,更重要的是,吃了那些藥之後,我開始精神恍惚,上課時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,下課時也總感覺飄飄忽忽。但是,當時的我已橫下了一條心,一定要改變自己。於是,我更加嚴格地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,每隔兩周左右,我都會去找李醫生復診,向他彙報自己的最新情況。每次,我都跟他說,我覺得自己又進步了,想男生的次數少了,想女生的次數多了。儘管事實並非如此,可當時的我已進入了一種癡狀,一心想獲得李醫生的肯定,不惜用說謊來欺騙自己。每次,李醫生都會鼓勵我,只要堅持努力,一定能成功改變。我也詢問他關於藥物的副作用問題,但他告訴我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,一定要堅持吃。
兩個月後,事情有了新的變化。有一次,我去找李醫生時,正趕上他輪休,另一位姓黃的年輕醫生接待了我。與李醫生不同的是,黃醫生問我,如果我告訴你,性傾向可能真的是不能改變的,你會怎麼樣?你仔細想想,性傾向真的有這麼重要嗎?為何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上,多參加社交,多認識朋友,多為自己未來的事業做準備,不是更有意義嗎?我說,如果改不了,我寧願去死。他說,那你還是繼續按照李醫生說的做吧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